今年我校2020届91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全部结业,已进入学校20个学院37个本科专业学习。
为促进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启航把好舵,承担预科生教育培养的72886必赢不断总结经验规律,围绕立德树人做优预科“品牌”,突出民族团结主线,瞄准学生关切“靶点”,共绘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培养“同心圆”。自2018年我校自主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以来,结业率连续2年实现100%。
精细设计 合理布局
立德树人是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使命。201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培养工作的通知》,针对通知要求如何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如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成为了72886必赢党委攻坚克难的重点问题。
为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培养方法,学院走访各兄弟高校借鉴经验,联动学校各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培养方案、学籍管理办法、结业学生专业选择实施办法和72886必赢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管理规定、思想政治考核实施细则、学生考勤管理规定等9项规章制度,规范了预科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学籍管理、评奖评优、考勤管理、宿舍管理、专业分流等工作。
为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学院还制定了《处级领导干部落实“一线规则”情况一览表》,院领导每学期以入学、团课、结业为契机为预科生讲思政课,累计开展10余场。建立了学院党委委员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和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制度,定期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生座谈会,在经济、心理、学习、生活上重视学生帮扶指导。
“如何形成农林特色的预科品牌?学院会持续将‘三农︐情怀和‘西农’精神融入预科生血脉,培养爱党爱国爱农爱校的优秀预科生,在各层面实现‘预本贯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学生、切实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持续发力。”72886必赢党委书记聂海表示。
攻坚克难 重点突破
校党委副书记闫祖书强调,“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奠定性工程。国家每年从少数民族地区扩大招生计划,目的就是通过教育、通过人才的培养推动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高质量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是为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最低分402分,最高分600分”,这是2019级预科学生在入学前高考中的成绩分布,学生学业基础差异巨大,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成长”是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学院为此系统研究预科生培养方案,设置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类选修课、社会实践4个模块共61学分课程,在师资力量、管理队伍、后勤保障等方面上下大功夫,精心选配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综合素质教育学院、外语系、人文学院、72886必赢等18名教师讲授包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势政策、汉语精读、汉语写作、计算机基础、社会实践、高等数学基础、体育等17门课程,为预科生配备4名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3人为少数民族。
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群体特征进行精准施策,为预科生配备3个专用固定教室保障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开展预科生培养工作研讨,就预科生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及第二课堂培养等进行充分讨论。在每年入学后启动“满天星”帮扶计划,依托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研究生党员组成学业帮扶梯队,制定固定晚自习制度,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帮扶方案,开展团体辅导、专项辅导和“一对一”辅导、日常打卡训练、课堂手机袋等形式的学业帮扶,为学生提供立体式学业支持。
疫情期间,预科生的教育培养和返校是件大事。学院用好疫情防控大课堂,以“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为切入点关爱预科学子,安排辅导员每周组织线上政治理论学习,“一对一”帮扶特殊群体学生,联动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先后组织线上教学、线上考试、“云”端思政考核、“云”端专业分流等工作,确保预科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并按期返校。
“当我在新闻上看到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脸颊被口罩勒到变形甚至破皮,但他们依旧夜以继日,不分昼夜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敬佩与感动,此时的我受到鼓舞,便自愿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来自青海的预科1902班土族学生周树元在2020年春季学期课余时间投身居委会疫情防控点,负责对往来行人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和测量体温等事项,并对登记的信息进行录入和分类整理。
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学院联动学校各部门组织91名预科生在第七批按时返校。预科生返校后,学院有序组织学生完成宿舍搬迁工作,同时组织学生学习疫情期间志愿者事迹,表彰优秀预科生先进个人,并为学生们补办结业典礼,确保91名2020届少数民族预科生顺利结业。
横纵“贯通” 魅力初显
为做好跟踪调研,建立自主培养评价反馈机制,学院每年以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学和结业两个时间节点开展思想动态和满意度调研,从中查找少数民族预科生自主培养工作的经验和问题。调研显示,经过一年的培养,“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学生内心。
学院以培养少数民族“金种子”为目标,积极探索“1+3”工程学生工作模式,从“石榴籽”入学教育工程入手,精心设计爱国爱党教育、爱农爱校教育、法律法规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与发展规划教育、安全教育六大模块构建“嵌入式”体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系好预科生第一粒扣子。
在过程教育管理中以“红心”工程、“暖心”工程、“信心”工程为抓手,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生赴延安、梁家河、扶眉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弘扬红色基因”演讲比赛和“九一八”“十一”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将学生党支部与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本科生和研究生支部中选拔优秀学子担任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入党“领航员”;紧抓宿舍阵地,以宿舍为单位观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片、《大国外交》纪录片、民族文化宣传片,组织学生诵读《梁家河》;面向预科生举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文明教室”“艾滋病专题”“梦想起航”等专题政治理论学习,并设立少数民族预科班文明教室清洁员和督察员;以民族团结进步月为契机在线上线下进行各民族文化橱窗展示,开展首届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开展文化展示主题班会、少数民族学生辩论赛、预科班篮球联谊赛等活动。通过横纵“贯通”实现预本无缝衔接,不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切实增强帮扶关怀力度,全面培养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在文化劳育中学思践悟,“严、爱、细”三管齐下培养预科生中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学院很重视对我们的培养,延安和照金革命传统教育、丰富的教学课堂、后勤保障、民族文化节、石榴花开宣讲团、民族青年说等活动中一幕幕令人深思及感怀的场景在我脑海中成为珍贵的记忆。”来自云南的预科1901班黎族学生茹怡婷说。
如今,学校民族文化节、少数民族红鹰训练营、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处处可以见到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身影,他们在青春的奋斗中茁壮成长。